做到客觀公正,必須出以公心
發(fā)布時間2014-07-28   瀏覽:910 views   調(diào)整大?。? 16px  14px  12px

做到客觀公正,必須出以公心。心至公則內(nèi)不受感情所左右,外不受他人所干擾。心平而正,量人則準(zhǔn)。自古以來,英明之主以天下為己任,以事業(yè)為第一,只要有利于天下和事業(yè),雖仇也用;反之,雖親不用,故能知人得人而得天下。

  堯作為中國古代傳說中的明君,其受后人稱道的美德之一,是用人唯賢,不分親疏貴賤。堯曾問大臣:“將來誰可以繼承我的帝位呢?”大臣放齊說:“你的兒子丹朱聰明又知禮,他可以繼位?!眻虻壅f:“這孩子品德不好,不能用”。又有人說:“共工功勞很大,可以提拔重用”。堯說:“共工能言,善辯,夸夸其談,阿諛奉承,貌似恭敬,其實(shí)心術(shù)不正,不能重用。請大家為我尋訪賢才,不分貴賤親疏,在位不在位的,都推薦上來”。大家都說:“民間有個叫舜的人.很賢能,雖然他的父親頑固,后母兇狠潑辣,弟弟驕橫傲慢,但他能孝順父母,關(guān)心弟弟,使家庭和睦”。堯自知兒子丹朱不爭氣,不足以托付大任。通過考察,決定把天下事交給舜。他深知讓位給舜,于國于民有利,而對兒子丹朱不利。如讓位給丹朱,于國于民不利而對丹朱有利。權(quán)衡利弊后,他說:“終不能置天下于不利而利一人”,最終堅(jiān)決反對由無能的兒子繼承王位,而禪讓給有才能的舜。

  一心公則平,其心如秤,不偏輕重,方能公平衡德量才,實(shí)事求是地評估人,為用人提供正確的根據(jù)。如此則能用當(dāng)其人,有利于事業(yè)。明君如此,賢臣亦然。春秋時期晉國大夫祁黃羊?yàn)閲e賢,外不避仇,內(nèi)不避親,成為傳世佳話。晉平公問祁黃羊:“南陽缺一縣令,誰可以擔(dān)任此職呢?”祁黃羊回答說:“解狐可以”。平公說:“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嗎?”祁黃羊回答說:“您問誰可以做南陽令,沒有問誰是我的仇人啊?!逼焦f:“你說得對?!庇谑侨斡媒夂鼮槟详柫睢D详柕睦习傩斩假潛P(yáng)解狐的政績。過了不久,平公又問祁黃羊:“國家缺少一個帶兵的將領(lǐng),誰可以擔(dān)任這個職務(wù)呢?”祁黃羊回答說:“祁午可以。”平公說:“祁午不是你的兒子嗎?”祁黃羊回答說:“您問的是誰可擔(dān)任這個職務(wù),沒有問誰是我的兒子啊?!逼焦溃骸澳阏f得對?!庇秩蚊似钗鐬槲?,不久人們都稱贊祁午是個好官??鬃勇牭竭@件事后說道:“祁黃羊的言論很好啊!外舉不避仇,內(nèi)舉不避親,可稱得上公而忘私了?!?/p>

  春秋時期鮑叔牙向齊桓公薦舉管仲,也是完全出以公心.撇開了個人的私利。齊桓公回國即位后,欲拜鮑叔牙為上卿,任以國政。而鮑叔牙有自知之明,說自己只是小心謹(jǐn)慎,循禮守法而已,“非治國家之才”。并且列舉了自己在五個方面不如管仲:“寬柔惠民,弗若也;治國家,不失其柄,弗若也;忠信可結(jié)于百姓,弗若也;制禮義可施于四方,弗若也;執(zhí)袍鼓立于軍門,使百姓敢戰(zhàn)無退,弗若也。”管仲病重時,齊桓公曾詢問,在管仲之后將委政于何人,并表示想任用鮑叔牙。管仲認(rèn)為:“鮑叔牙,君子也。雖然,不可以為政?!币?yàn)轷U叔牙善惡過于分明,只能親近品行端正的人,深惡痛絕那些善于逢迎的小人。他見到別人有一點(diǎn)過錯,終身不忘,這是他的短處。后來易牙將此事告訴了鮑叔牙,意欲挑撥他們之間的關(guān)系。鮑叔牙卻笑著說:“我當(dāng)初推薦管仲為相,是因?yàn)樗琴t相之才,并不是為了朋友之間的私人交情。管仲說得對,我當(dāng)司寇驅(qū)逐奸佞小人還是有余力的,而擔(dān)起這個國家的重?fù)?dān)則是難以勝任的?!庇纱丝梢?,不管是鮑叔牙或是管仲,在識才用才上都拋開了個人私情。

上一篇:« 下一篇: »